看上去肥厚的冷凍帶魚,化開后竟有好幾斤水;看著挺肥的黃花魚,剖開后肚子里有不少冰碴子,足足化出了小半碗水。為了保鮮加水冰凍可以理解,但摻水太多則是商家沒良心的表現(xiàn)。專家稱,冷凍魚“包冰衣”雖為保鮮,但究竟加多少水合適,卻沒有明確的行業(yè)標準。
本報記者劉雅菲
見習記者唐園園
一條黃花魚
化開小半碗水
近日,市民張女士去超市購物,看到帶魚段價格很便宜,每斤只要4.99元,想也沒想就買了10斤。然而回家收拾完后卻發(fā)現(xiàn),10斤帶魚竟有4斤左右的冰。“這是花錢買的帶魚還是冰?”張女士不禁感嘆,“買的時候只標明是帶魚段,并沒有注明是否帶冰,這樣做算不算欺詐?”
冰在外面市民還可以觀察到,但冰在魚肚子里卻很難發(fā)現(xiàn)。市民曹女士前兩天在陽光舜城附近路邊的一處海鮮攤位買了一條黃花魚,就讓她見識了啥叫“注水魚”。
“買的時候看魚肚子挺鼓,攤販說是魚子,我一想也有道理,就花20塊錢買了一條!辟I回家后,曹女士把魚肚子剖開,并沒有見到攤販所說的魚子,反而見到了一堆冰碴子!棒~肚子里除了一些內(nèi)臟和碎冰外,還有一塊整冰。我一看就想起了前兩天朋友圈里看見的那個注水黃花魚視頻了。”隨后,曹女士將黃花魚放在塑料袋里化開,化出來的水倒在普通的飯碗中有小半碗。
在濟南某海鮮批發(fā)市場,記者買了一包兩斤裝的帶魚段,化凍后的重量為675克,含水量達到32.5%,超過全部重量的三分之一,按照每公斤9元的售價,實際每公斤價格超過12元。在歷山路某超市記者看到,帶魚既有帶冰賣的,也有不帶冰的,但價格差別很大。新鮮的帶魚價格是43.9元每斤,帶冰的帶魚每斤只需9.9元。
看外觀再捏捏
可判斷“注水魚”
一些黃花魚的肚子特別大,是否一定是注了水?記者找到曹女士所說的黃花魚注水視頻,在視頻中,操作的人員先是用一個藍色塑料管從魚嘴深入魚腹,然后將一個細管插入魚腹,用針管向管中注水,一條比手長不了多少的黃花魚被注入了五管水。
記者在陽光舜城附近,并沒有找到曹女士所說的路邊賣海鮮的攤位。隨后,記者又到了千佛山海鮮副食品市場和七里堡綜合批發(fā)市場,發(fā)現(xiàn)在這兩個市場上賣的黃花魚,有不少魚的肚子都是鼓鼓的。
記者以每斤22元的價格從千佛山海鮮市場買了一條看起來肚子很鼓的黃花魚。記者將魚腹從中間順著剖開,里面并沒有出現(xiàn)冰塊或水,除了內(nèi)臟之外,還有一塊魚子,而這塊魚子就是造成黃花魚肚子鼓鼓的原因。在魚完全融化之后,殘存在塑料袋里的水也只有17克。
一位經(jīng)營海鮮多年的業(yè)內(nèi)人士告訴記者,其實判斷是否為注水的黃花魚并不難,看外觀再捏一捏,基本就能判斷出來了。肚子里有魚子的黃花魚看起來外觀的線條比較流暢,而注水的黃花魚通常不僅是肚子鼓,從魚鰓的位置就會開始有點鼓,而且鼓得不是很規(guī)則,這樣的黃花魚最好不要買。
除了看外觀,還可以靠手感判斷。鮮的黃花魚腹部捏起來比較有彈性,而注了水的黃花魚魚腹部位捏起來則軟塌塌的,使勁兒捏還會捏出水來,冰的黃花魚用這招就不靈了。
(文章來源:齊魯晚報)